« 1 ... 57 58 59 (60) 61 62 63 ... 127 »
最新消息 : 歐美解封商機》航空雙雄爆天量 成衣、製鞋、高爾夫球等15檔受惠股出列
於 2021年06月07日 02:19:31 (1344 次閱讀)

2021年6月7日 週一

隨著歐美解封、戶外運動回溫,不少訂單銷往歐美的台廠也因此受惠。

近期桃園機場大廳開始出現民眾排隊人潮,尤其台灣飛往美國航班的商務艙、豪華經濟艙幾乎全被訂滿,這種景象顯示出,歐美國家疫苗施打率逐漸普及,民眾對於旅遊、經濟活動解封早已迫不急待。法人指出,台股包括航空、成衣紡織、運動娛樂、以及健身器材等相關產業皆是可留意的歐美解封受惠概念股。

航空雙雄華航(2610)、長榮航(2618)4日早盤一度雙雙攻上漲停,不過盤中因大盤疲弱而拉回,其中華航終場以20.5元平盤作收,成交量爆出逾128.17萬張,至於長榮航終場則是上漲1.45元,收在21.5元,也同樣爆出逾68.46萬張的新天量。

歐美戶外活動大增,服飾類的採購需求率先反應

雖然國內疫情自實施第3級警戒以來仍相當嚴峻,若疫情未能控制,恐怕3級警戒再往後延長的可能性頗高;但相較於歐美地區,由於去年已經採取封城手段,今年再加大力道施打疫苗,讓歐美的疫苗接種率攀升,目前各國開始陸續放寬旅遊限制。

法人預料,今年夏季,歐美將迎來大規模的旅遊爆發,在消費加溫之下,包括航空、旅遊、成衣、製鞋、休閒運動等內需產業,在人潮出遊下也一一傳出拉貨捷報,尤其隨著封鎖解除,戶外運動、流行時尚等服飾類的採購需求也大幅增加。

據統計,美國4月零售銷售年增率高達51%,其中進一步細分品項,服飾類年增率居然也成長了726.7%,包括Nike、Adidas等大型運動品牌,也持續上修營運展望。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分析,去年歐美國家在疫情干擾下,服飾多以居家休閒、睡衣類為主,但隨著封鎖解除,民眾開始出外上班、上課,多少都有添購鞋子、衣服的需求,因此成衣訂單銷往美國的台廠也成為主要的受惠族群。


成衣、製鞋、高爾夫球、健身器材等台廠受惠

台股當中,歐美解封概念股成衣、製鞋、高爾夫球相關,包括有儒鴻、聚陽、福懋、宏遠、寶成、復盛、大田、明安、鉅明以及健身器材的喬山、力山等。

紡織股王儒鴻的主要客戶以Nike、Lululemon、Under Armour等運動品牌為主,日前儒鴻公布4月營收31.58億元、年增111.8%,由於儒鴻大客戶Lululemon首季財報優於預期,這也讓儒鴻後續營運持續看俏,市場預期,若排除貨櫃不確定因素,未來儒鴻月營收站在30億元之上將可能成為新常態。

另一個成衣大廠聚陽,其主要3大客戶來自Target、GAP及Fast Retailing等美國訂單挹注,不過由於5月營收公布15.6億元低於市場預期,讓聚陽股價3日一度重挫至5%來到269元價位,不過公司解釋是因為目前東南亞各港口都有嚴重的塞港問題,因此延後出貨約3~9天的時間,法人預期,若6月份能解決塞港問題將推升6月的出貨動能。

除此之外,在國際運動品牌商包括Nike、Adidas等,都已預估今年全年營收可望有雙位數成長,因此也帶動相關製鞋供應鏈營運復甦,例如寶成(9904)第一季稅後純益62.76億元,年增4.29倍, 且每股純益 2.13 元,光是第一季就已經賺贏去年一整年,股價已在近半個月以來大漲超過2成。

高爾夫球具訂單已經看到明年

另外,台商高爾夫球具產業也逐漸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陰影,包括台灣高爾夫球具代工廠復盛應用(6670)、明安(8938)、大田(8924)以及鉅明(8928)都表示訂單已看到年底,甚至明年營運也正面看待。

復盛應用股價自從5月中旬就已經迎來一波漲勢,近半個月以來漲幅約為15%、明安股價也同樣在近半個月上漲約2成,大田則是一路從109.5元漲到158元,半個月漲幅已經超過4成;至於鉅明股價半個月漲幅也來到2成左右。

歐美解封油價漲,塑化股也受惠

一場疫情簡直是讓美國民眾在家悶壞了,根據媒體報導,5月31日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的3天連續假期,全美估計有3700萬人出遊,單日搭機旅客更高達196萬人,攀上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點,而報復性的出遊潮也讓原油需求大增,布蘭特原油期貨每桶來到71美元,西德州原油期貨更是來到每桶68美元左右,已站上2年多以來的高點。

受惠於近日油價大漲,塑化股包括台塑四寶中的台塑化(6505)近一周自5月31日以來,收盤價已從100元漲到6月4日的106.5,漲幅為6.5%;台塑(1301)、台化(1326)一周以來股價也大約上漲近2.4%,至於南亞(1303)一周來股價則上漲1.9%。

另外,二線塑化股華夏(1305)股價也在近一周從34.85元漲至37.45元,漲幅約7.5%,法人分析,華夏有60%產能銷往美國,加上美國總統拜登擴大基礎建設,因此預期受惠程度也會相對不錯。




最新消息 : 以星航運Q1淨賺5.9億美元
於 2021年05月26日 01:59:28 (1172 次閱讀)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1年5月25日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總部位於以色列的全球第十大貨櫃航運公司―以星航運(Zim)今年第一季淨利潤達到五點九億美元。

以星航運最近公布其IPO以來第一季財務報告,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該公司淨利潤達五點八九六億美元,而去年第一季則虧損一千一百九十萬美元,每股盈利五點三五美元,遠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四點七美元。

該公司首席財務長Xavier Destriau表示,與市場平均水準相比,該公司更專注於跨太平洋及亞洲內部航線中付費更高的客戶,優先選擇收益更好的組合,讓該公司獲得更高運費;另為滿足客戶需求,該公司透過短期合約方式租用一些運能,解決一些航線的燃眉之急,例如中遠海運特運旗下一艘多用途船,就曾被經過簡單改造後,用於印有以星航運(Zim)標誌的貨櫃,從廣東運送到巴西桑托斯港(Port of Santos),類此靈活快速的運能部署下,該公司在第一季運輸達八十一萬八千TEU,較去年同期成長廿八%,而馬士基第一季貨運業務量僅上升五點七%,而赫伯羅德則下降二點六%。

報告並指出,該公司保持與去年相同的合約覆蓋範圍,即跨太平洋運輸能力的五十%,同時避開持續一年以上的合約,此為該公司第一季獲得亮眼業績的因素之一。

由於對未來樂觀預期,Zim調整今年財務預測,該公司今年初預期的EBITDA原本在十四億至十六億美元之間;該公司最近將EBITDA預期上調至廿五億至廿八億美元,足足提高七十七%。Jefferies分析師Randy Gians認為,Zim今年全年EBITDA預期需要上調至三十億美元。Clarksons Platou Securities分析師Omar Nokta也認為,此一資料需調增到廿八點七億美元。

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公布截至昨(廿五)日為止,最新運能資料顯示,以星航運(Zim)總運能四十一萬八千三百零三TEU(全球占比一點七%),全球排名第十,總計有九十六艘船(其中自有船舶二艘、租入船舶九十四艘),租船占比九十八點五%。



最新消息 : 貨輪排隊進洛杉磯港維持20艘左右 塞船已超過半年
於 2021年05月20日 06:46:00 (1179 次閱讀)

2021-05-11 15:27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美國與亞洲貿易最繁忙的港口洛杉磯港和長堤港,塞船問題從去年11月一直到現在都還沒解決,在部分航運費率攀抵紀錄高點之際,
進口仍持續流入。目前每天排隊等著進洛杉磯港和長堤港的貨輪大約維持在20艘上下,
周一(10日)有19艘,一星期前則有22艘。

未來三天,還會再有15艘貨櫃輪抵達,其中11艘要加入排隊行列。洛杉磯港表示,現在平均等候停泊船位的天數為6.6天,
已比3月的延宕加快一天多。在4月,65%到港貨輪必須直接在外海下錨排隊,已比2月時高達90%的比率改善。

貨櫃到岸以後的陸路運輸瓶頸則依舊嚴重。4月貨櫃平均停在碼頭區域的天數為3.9天,跟3月時一樣。轉由鐵路運送的轉運等待時間,
4月為7.5天,比3月的11天減少。

由亞洲到美國的海運運費第1季持穩在接近歷史高價,根據Drewry世界貨櫃運價指數,現在運費又再開始上漲。



最新消息 : 貨輪大塞港 準點率剩四成
於 2021年05月20日 06:43:58 (1118 次閱讀)

2021-05-20 01:40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海運公司貨輪今年延遲交貨情況比往年嚴重,加劇供應鏈困境,也削弱零售商和製造商想趁經濟需求回升時提振獲利而做出的努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丹麥Sea-Intelligence公司的分析,今年3月全球貨輪只有40.4%能準時抵達港口交貨,平均遲到超過六天,雖已比2月好轉,但仍遠不如前兩年的逾70%的貨輪都能準時到港。
「塞港」問題的起因為消費者需求好轉,促使企業大量補貨,造成貨輪不足,並推升運費飆漲。


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的延遲交貨,在通常是淡季的今年初,情況更形惡化。有時候,貨輪等待進入泊位,但已卸載的貨櫃滯留於被塞滿的碼頭等候處理。業界高管說,塞港最嚴重的是南加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

丹麥航運巨人馬士基(Maersk)海洋和物流部門總監柯雷(Vincent Clerc)說,前從上海運貨到洛杉磯通常是14天,「現在卻要33天。航行時間沒變,但要花兩倍的時間在聖佩德羅灣等待卸貨」。
他也說,馬士基雖投資數百萬美元提高運能,但「由於美國西岸擁堵,大部分運能無用武之地」。

其他歐亞港口也有相同問題,包括馬來西亞的巴生港、荷蘭的鹿特丹、希臘的比雷埃夫斯、
英國的南安普敦,以及台灣的高雄港,塞港導致最多六天的延誤。

交貨延遲已經從碼頭擴及鐵路站場、貨車站、配送中心等,不管是大型零售商、車廠,
還是夫妻倆經營的小商店,全部面臨供應不足的問題,為了叫貨,他們支付比去年高好幾倍的費用。

根據波羅的海航運指數,將40呎的貨櫃由中國運往美國西岸的成本,本周報價5,650美元,
比今年初高34.5%,比去年同期高228%。



最新消息 : 馬士基預測明年運價將恢復正常 遭質疑
於 2021年05月19日 03:02:38 (1149 次閱讀)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1年5月18日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馬士基航運(APM―Maersk)預測,運價將逐漸回落,到二○二二年恢復正常,但仍高於疫情前的水準。

馬士基航運(APM-Maersk)首席執行長史高(Soren Skou)表示,該公司將致力於確保運價能從目前的高點逐漸趨緩。馬士基並準備提高貨櫃定期航線服務的可靠度。史高認為,疫情之前馬士基的船期準點率接近八十%,今年則下滑到四十%,預計到今年底服務可能會有所改善。

不過仍有人不相信馬士基對運價將走向正常化的預測,航運界人士看法有三:
一、在新船訂單部分,二○二二年新船下水量預計低於二○二一年,而二○二一年又低於二○二○年,
代表市場運能供給可能不足,假使到明年經濟未呈現衰退,合理推論運價應高於今年;

二、馬士基航運屢屢大幅調升業績預測,顯示該公司說法偏向保守,自二○二○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
年,馬士基已多次大幅調高業績預測,顯示業績預測進行調整,更能反映該公司對前景的看法;

三、馬士基斥資六十六億美元回購股權,是看好市場長期景氣的跡象,例如去年底馬士基首度宣布
啟動十六億美元股權回購計畫,今年五月馬士基又表示,將啟動新一波股權回購,預計此計畫
在未來兩年將達五十億美元。

分析師並認為,馬士基不斷回購股權,可能是是股價被低估,回購股權有利於大股東;其次是看好市場長期前走向,假使預測二○二二年市場表現不佳,馬士基照理來說應該會保留現金,而非花大錢回購股權。

對於馬士基認為二○二一年底貨櫃船準班率才有機會恢復,分析師將之視為二○二一年全年運價都將維持高點的訊號,也顯示到今年底,馬士基還是看不到準班率明顯提升的可能性,而港口壅塞、供應吃緊難以緩解,更支撐運價持續上漲。



« 1 ... 57 58 59 (60) 61 62 63 ... 127 »
No.51, Lane 103, Sec.1, Shin-shen S.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3巷51號1樓
Tel:+886-2-2731-7056 / +886-2-2778-2499 Fax:+886-2-2778-3886
COPYRIGHT©2009 D & M LOGISTIC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笠井洋行有限公司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