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23
新聞引據:、美國之音、大紀元撰稿編輯:陳文蔚
船班找不到、貨品難估算!中國拒提供水域航運數據 全球供應鏈更混亂
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之後,中國航運商開始拒絕提供船舶相關資訊給外國廠商,導致貨運公司無法估算船期,加劇供應鏈緊張。
(維基百科/CC BY-SA 4.0)
中國11月生效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加大了對數據的控制,但就在全球供應鏈吃緊情況下,近期航商發現,從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中國水域的航運數據快速下降了9成,導致船運商、貨主無從得知貨品運送的訊息。儘管中國數據新法並未載明航運數據的限制,但中國供應商主動停止提供重要船運數據,卻讓吃緊的供應鏈更加混亂。
綜合外媒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最新公布的數據隱私法正阻礙了外國公司獲取與貨物數量相關的數據資訊,更擾亂了已經擁擠不堪的全球海運。報導稱,儘管中國11月1日生效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並未公布有關於運輸數據的具體準則,但新法規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中國一些供應商停止向外國公司提供航運有關的數據訊息。
國際間的航運公司往往依賴這些數據來提供有關貨物量的信息,並透過預測擁堵情況來幫助優化物流,以便公司可以對運輸路線做出關鍵決策。像是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提供船舶位置,被其它船隻、港口,以及銀行和貿易商的許多其它組織用於查詢和搜救行動
近一個月中國水域航運數據驟降九成
根據市場情報和評估供應商VesselsValue的數據,在10月28日至11月15日期間,中國水域的航運數據水平估計下降了90%。
另外還有兩個消息來源稱,最近幾天的地面AIS數據下降了45%。
全球領先的船舶跟蹤和海事情報供應商MarineTraffic是目前獲得中國重要航運位置數據方面遇到阻力的外國公司之一,MarineTraffic AIS網絡團隊負責人阿納斯塔西斯‧圖羅斯(Anastassis Touros)表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對全球供應鏈透明度產生重大影響,我們不知道船舶何時離開以及從哪裡出發,而且我們也無法全面了解AIS為我們提供的港口擁堵情況,尤其是正進入繁忙的時候。」
全球十大貨櫃港口中,中國大陸占六個。貿易分析師夏洛特‧庫克(Charlotte Cook)表示,「由於中國是煤炭和鐵礦石的主要進口國和全球主要的集裝箱出口國之一,(船舶)位置數據的下降可能會對海洋供應鏈的透明度造成重大挑戰。」
交貨期難算 將導致商家擴大採購而加劇堵塞
此外,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副教授馬尼(Vidya Mani)表示,由於交貨期往往長達數週,當無法追踪航運信息時,商家傾向於訂購更多貨物,反過來加劇了航運堵塞和溢價,並推高商品售價。
AIS信息取自連續傳輸,儘管可以使用衛星數據對其進行整理,但對於嚴重擁擠的地區或需要頻繁更新的地方,則需要地面數據。目前尚不清楚如果數據差距繼續存在,AIS用戶將如何能夠密切關注運輸動向。